一、耐药人类的难题
现在猪场治疗、保健都离不开药物,且不说这些猪成了名副其实的“药罐猪”,用了管用还行,难就难在不管用,比如副猪嗜血杆菌就连第四代头孢也耐药了,好多病己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这实在太可怕了。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生物药物专家许文思指出的那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它对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威胁绝不亚于艾滋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我们养的猪早人一步进入超级耐药阶段!
二、细菌耐药机制
1、细菌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以此来破坏各种抗菌药物;
2、细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无法接收药物;
3、细菌细胞膜渗透性改变:药物很难进入;
4、细菌主动药物外排机制:药物被泵出;
5、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包裹药物受体使之不能接收药物。
三、寻根溯源:耐药从什么时候开始?
耐药不是猪只在有使用抗生素史后产生的,而是一出生就己产生耐药。
新生仔猪的耐药性从何而来?来源于妊娠母猪在怀孕期间注射了抗生素药物或采食了含有抗生素的饲料。我国畜牧业饲养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很普遍、甚至泛滥的现象,妊娠母猪本身感染了耐药细菌,耐药细菌会和营养一起,通过脐带抵达胎儿体内。新生仔猪感染的细菌也可能来自出生后的外界环境(如猪场存活着大量有耐药性极强的细菌)。
不光猪是如此,人类耐药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70%的抗生素在婴儿体内起不了杀灭病菌的作用,约有70%的新生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且从近几年的药敏检测来看,新生儿中发生耐药的人数和耐药程度,较过去有明显增加。
药敏检测报告显示:一名刚出生的小女孩对15种抗生素中的11种出现了耐药性。
四、早期耐药的危害
除耐药性问题外,有些抗生素的副作用、药残还会造成胎儿溶血、中枢神经损伤、肝肾损伤,甚至畸形、流产、缺氧、早产等,免疫力下降。另外当药物超过组织能承受的剂量后就变成毒素,这些毒素到了脏器就会引起该脏器的病变。
“抗生素滥用及耐药性问题,不仅是我国的问题,也是个全球性问题。”一般抗生素的开发时间为10~15年,而抗生素的滥用,几年内就会出现耐药微生物,新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没有耐药细菌的产生速度快。更让人感到忧虑的是,滥用抗生素随着耐药菌的增加,若干年后将进入无'药'用可时代。整个畜牧业乃至全人类将再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所以欧盟早在几年前即立法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不但细菌耐药如此,病毒的耐药速度要更快,时间比细菌快二十倍。
五、如何解决早期耐药
防耐药一定要从母猪开始:
1、联合用药。通过联合用药关闭MSW(突变选择窗),因此很难发生自发耐药变异。常用的联合用药及配伍比例。
青霉素+链霉素(或多粘菌素);
林可霉素+大观霉素(或利高霉素,1:1)
阿莫西林+庆大霉素;
多粘菌素+增效磺胺、四环素(不易产生耐药性,内服不吸收);
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5:1;万能肥素);
卡巴多+阿散酸(15kg以内小猪);
泰乐菌素+SM2(1:1);
红霉素+硫酸粘杆菌素或磺胺(混饮);
氯霉素+硫酸新霉素(5:4);
盐酸土霉素+硫酸新霉素(1:1);
金霉素+SM2 +普鲁卡因青霉素(2:2:1 )
2、不用原粉。原粉没有附型剂,吸收率和混合均匀度都受到影响,不单是原粉的毒副作用更大,而且原粉更容易产生耐药,联合用药就是为了降低用药量,防止脏器功能失活。
3、规范用药:为了防止细菌耐药突变发生得过快,兽医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遵循:
①避免将抗生素用于单纯的咳嗽和感冒;
②对于正常保健,抗生素限制使用时间;
③窄谱抗生素可奏效的情况下不用广谱抗生素;
④ 抗 生 素 使 用 应尽可能以药敏结果为依据;
⑤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要防止在细菌尚未完全清除的情况下过早的停用,亦要避免在没有督察的情况下长时间滥用;按疗程使用;
⑥实行策略性换药
4、抗生素的使用要分一、二、三线。在一线药物不敏感或(使用72h)不奏效的情况下,才应考虑二、三线药物。要规劝和改变那些只喜欢用新药、贵药的不良习气。一个地区的抗生素的选用,要依据当地致病菌流行株的耐药特点,药物的药效特点,药物的价格以及供应情况等由专业人员进行研究确定。
5、解决根本:分解药物毒素。“是药三分毒”,单纯大剂量用药当超过组织承受力时,过量的药物会在组织间游荡变成毒素肽反过来分解药物。毒素是当前猪病复杂难治的根源,细菌感染只用抗生素是远远达不到治疗效果的,因为饲料毒素、病原毒素、药物毒素等会破坏组织器官,使其组织浓度大大降低,脱霉剂等只能对饲料毒素起作用,而药物毒素和病原毒素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化学合成药物能分解,只有α-甘露聚糖肽能够做到这一点!凡是猪场添加药物(尤其是原粉)必须要配合α-甘露聚糖肽。因为可以:
①、分解、排出毒素;
②、减少耐药、增强药物疗效;
③、弥补药物毒副作用;
④、修复受损的组织和细胞;
⑤、提升母源抗体,双向免疫调节;
⑥、改善微循环,促生长。
6、从后备母猪开始:排毒提升免疫
因为耐药是从母猪开始,所以在母猪阶段就要添加排毒增效免疫调节剂,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防止耐药的产生,从而达到“少病好治”的目的。
总之:耐药问题是全球性问题,给本来就肆虐复杂的猪病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而防止耐药更要从后备母猪开始,兽医不仅要控制感染,还有责任防止耐药菌的产生:除了努力寻找新的药物外,更应当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的准确应用,更加合理、谨慎的使用抗菌药物,这对延长优秀抗菌素的使用寿命、防止细菌耐药性超前于抗菌药物及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